近年來,洪林鎮不斷探索創新,致力于提升農村黨員隊伍的工作質效,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。實施“鏈式管理”,“三鏈互補”強化農村黨員隊伍的建設,推動黨建隊伍與基層治理的深度融合,以培育新質生產力,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。
精煉“培育鏈”,嚴選優育黨員。洪林鎮在“鏈式管理”中,首先強化了黨員隊伍的源頭建設。一方面嚴把源頭關,通過嚴格的黨員“培”與“育”,確保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,讓嚴防“帶病入黨”成為黨員發展工作的基本要求。在黨員培養上,實施了“雙培”策略,即把農村優秀青年和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,把黨員培養成農村的領頭雁和車間帶頭人,從而提升農村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。過去兩年,洪林鎮共發展新黨員24名,其中青年和致富能手占比超過70%,發展黨員主要集中在樂方、翹歌等優秀鎮區企業,為洪林鎮黨員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。另一方面嚴把過程關,聚焦重點環節、關鍵步驟、易錯易漏事項,鎮黨建辦公室開辦黨務知識培訓,確保入黨程序一項不減、入黨材料一個不錯,發展黨員精準規范。今年以來,舉辦區級集中黨務工作培訓1次,鎮級黨務知識培訓2次。針對長期在外務工或經商的流動黨員,建立定期聯系機制,由支部通過電話、短信、微信等方式,主動與流動黨員保持聯系,了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,納入管理臺賬,做到“一支部一名冊、一村(社區)一臺帳”,切實做到底數清、數據新、資料實、去向明;確保流動黨員教育不中斷,為開展組織生活提供保障,讓流動黨員及時跟進學、教育不脫節,洪林鎮黨委采取線上培育、線上送書的方式,通過電話聯系的方式宣傳我鎮就業等政策,推送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應知應會”,將《中國共產黨章程》等書籍寄到流動黨員家中。做到了黨員隊伍“培育鏈”源頭和過程的雙向精煉。
錘煉“獎懲鏈”,激勵約束并重。為激發黨員的積極性,洪林鎮黨委構建了科學的獎懲機制。設立“黨員先鋒崗”,對在鄉村振興、防汛抗旱等重點工作中表現突出的黨員給予表彰,通過“黨員示范戶”評選,以點帶面,引導黨員群眾積極參與社區治理。尤其強調防汛先鋒崗的重要作用,洪林鎮黨委立足于本鎮圩區多、緊鄰南漪湖防汛壓力大的特點,以村民小組為網格設立防汛先鋒崗20個,先鋒黨員隊伍在今年暴雨防汛期間第一時間疏散四合圩、景塘圩群眾200余人,極大地保障了人民財產安全,鎮黨委對此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和鼓勵。同時,以“懲鏈”補“獎鏈”,引導農村黨員亮出身份帶職履責,對基層治理事項實行精細化分類,設立政策宣傳、金融助農、矛盾協調等多個“黨員助農員”,讓農村黨員在“小崗位”上發揮“大作用”;堅持人崗相適,鎮紀委定期履職情況監督,對工作懈怠或出現問題的黨員,及時進行教育引導,使黨員隊伍形成守正創新的良好氛圍。“獎懲鏈互補”的實施,黨員隊伍的平均參與度提升,今年以來鎮紀委對30余名農村在崗黨員的群眾滿意度走訪,滿意率超80%,洪林鎮黨員隊伍活力顯著增強。
淬煉“教育鏈”,夯實堅定初心。為了增強黨員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,洪林鎮創新“教育鏈”,采用“傳統鏈+本土鏈”相結合的方式,豐富教育內容和形式。保持“傳統鏈”的優勢,鎮黨委對入黨積極分子集中培訓,依托“三會一課”等對入黨積極分子、發展對象、預備黨員進行日常培訓,通過規范黨的組織生活,量化考評積分,激發黨員參加組織生活的積極性。今年以來,鎮黨委組織黨政辦公室和鎮紀委對各黨支部的“三會一課”進行了檢查和指導2次。深挖“本土鏈”資源,洪林鎮利用本地紅色資源開展“鄉土式”主題黨日2次,對鴿子山村“皖南大包干”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和沈家邊“沈有容”的愛國精神深入探討。組織各支部多批次參觀洪林鎮農村發展改革館,淬煉洪林鎮黨員隊伍改革創新的黨性,邀請優秀共產黨員、離退休干部等“本土專家”擔任“紅色”教師,講述洪林鎮熱土的發展歷程。今年以來共組織了50余人次支部黨員紅色教育,淬煉了“教育鏈”上的初心印記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