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東鎮東勝村王胡組自成功申報為2025年省級中心村以來,為確保中心村建設高起點規劃、高標準推進、高質量完成,東勝村黨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廣泛凝聚共識、匯集各方力量,創新工作方法,大力推行“捐物、捐資、捐智”(簡稱“三捐”)行動,有效激發了全體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和共建熱情,為省級中心村建設注入了強勁的內生動力。
強化政治引領,創新議事機制凝聚共識。面對省級中心村建設這一重大機遇與挑戰,東勝村黨委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始終。黨委班子切實扛起主體責任,科學研判,精準施策。針對村民白天務工務農的實際,黨委成員、黨小組長、村民代表主動擔當作為,采取“錯時工作法”,利用晚間深入王胡組召開村民代表大會。會上,黨委負責同志系統傳達解讀省級中心村建設政策要求、目標愿景和實施路徑,黨小組長、村民代表分片包干,耐心細致做好宣傳動員和解疑釋惑工作。通過面對面的交流、心貼心的溝通,將黨委的決策部署轉化為村民的自覺行動,有效統一了思想,凝聚了“建設美好家園,人人有責、人人盡責”的廣泛共識,為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。
創新動員模式,“三捐”行動匯聚共建合力。在深入宣傳動員的基礎上,東勝村黨委審時度勢,向全體村民發出“捐物、捐資、捐智”的“三捐”倡議。這一倡議迅速得到熱烈響應,形成了全民參與、共襄盛舉的良好局面。一是捐物支持,盤活資源促建設。村民積極響應捐物號召,主動清理、捐贈房前屋后閑置的磚瓦、石材、木材、農具以及具有鄉土特色的舊物件。這些物資被有效盤活,用于村內道路鋪設、景觀小品打造、公共設施修繕等,既節約了建設成本,又保留了鄉村歷史記憶,體現了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的建設理念。二是捐資助力,匯集涓流強保障。在鄉賢吳建春、黃鈞等同志的率先垂范和慷慨解囊下,廣大村民踴躍參與捐資行動。無論是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,還是普通農戶,都紛紛盡己所能,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。所籌集的資金在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嚴格監管下,專項用于中心村規劃編制、基礎設施建設、公共服務配套等關鍵領域,有效緩解了建設資金壓力。三是捐智賦能,鄉賢能人獻良策。最為可貴的是“捐智”行動。東勝村黨委充分發揮本村人才資源優勢,積極聯絡并邀請在外鄉賢、本土專家和退休專業人士為村莊規劃建設出謀劃策。其中,中國書法協會會員楊厚春老師滿懷桑梓之情,欣然為村口等重要節點題寫村名及文化標識,其深厚的書法造詣為村莊增添了濃郁的文化底蘊;退休教育工作者楊老師憑借豐富的閱歷和教育情懷,對村內文化廣場、青少年活動場所的規劃提出了寶貴建議;黃宏明、楊家龍等熟悉鄉村建設、具備一技之長的能人巧匠,則深入建設一線,結合鄉土實際,在道路走向優化、排水系統設計、特色民居改造等方面提供了極具操作性的專業技術指導。鄉賢黃鈞、黃羅義等也積極貢獻其在產業發展、項目管理等方面的經驗智慧。他們的“智”力投入,極大地提升了規劃的科學性、建設的品質感和鄉村的文化品位。
突出先鋒作用,黨建賦能引領鄉村蝶變。東勝村王胡組省級中心村建設的生動實踐,充分彰顯了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強大動能。一是黨委核心作用充分發揮。村黨委作為“主心骨”,總攬全局、協調各方,通過創新“夜間議事”模式,暢通民意表達渠道,精準對接群眾需求,將黨的組織優勢、政治優勢轉化為強大的治理效能和發展優勢。二是黨員骨干先鋒示范突出。黨委成員、黨小組長、黨員村民代表沖鋒在前,帶頭宣傳政策、帶頭參與“三捐”、帶頭義務勞動,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,有效帶動了全體村民的積極性。三是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初顯。“三捐”行動的成功實施,不僅籌集了寶貴的物資、資金和智力資源,更在過程中強化了村民的主體地位和責任意識,培育了文明鄉風、良好家風、淳樸民風,構建了“黨委領導、黨員帶頭、鄉賢助力、群眾參與”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