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周王鎮始終將村(社區)干部隊伍建設作為筑牢基層戰斗堡壘、推進和美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,緊扣“選優苗子、育強本領、嚴管厚愛”核心環節,精心鍛造一支結構優、能力強、作風硬的高素質村級干部隊伍,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筑牢組織根基、注入振興動能。
堅持系統思維,打出選優培強“組合拳”。嚴選優育筑“雁陣”。嚴格政治標準,堅持把思想政治過硬、德才兼備作為村(社區)干部選用的首要標準,通過談心談話、實地走訪、民主測評等方式,多維度描實7名村(社區)黨組織書記“政治畫像”,筑牢鄉村振興“主心骨”。按“梯度培育、動態儲備”原則,從致富能手、返鄉大學生、退伍軍人中“篩苗子”,擇優儲備11名村(社區)后備干部,以年輕化、高學歷的梯隊格局,為“雁陣隊伍”注入“源頭活水”。跟蹤管理育“精兵”。建立村(社區)干部動態管理臺賬,實行村(社區)“兩委”干部“一人一檔”備案管理,為教育培養、選拔任用、管理監督提供可靠依據。堅持“兩委”干部補選“凡動必報”“凡進必審”“部門聯審”原則,聯合紀檢監察、公安等部門,對補選人員進行資格審查。開展村(社區)“兩委”班子運行情況分析研判,注重運用村級班子屆中分析成果,及時糾正苗頭性、傾向性問題。聚焦實干強“功能”。聚焦基層黨組織“政治功能”,深化農村特色黨建品牌打造,創新黨員“三單”服務群眾工作機制,累計摸排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01個,讓善治理、強落實的村級骨干隊伍成為鄉村振興的“中堅力量”。
抓實全面培育,錘煉擔當善為“硬素質”。靶向培訓提素養。實行“內挖潛力+外學先進”雙軌機制,分領域開設和美鄉村建設、村級資產管理、矛盾化解等“定制課程”,今年已組織村干部培訓12場次,實現村(社區)干部培訓全覆蓋。分批次推薦3名村(社區)黨組織書記外出實訓,系統學習先發鄉鎮產業發展、基層治理、服務群眾等實踐經驗,有效提升村(社區)干部履職能力。進修提升優結構。實施村干部學歷提升計劃,依托安徽農業大學等教育資源,擇優組織村干部和村級后備力量接受學歷教育,目前全鎮村(社區)“兩委”干部本科以上學歷占比10.8%、大專以上學歷占比超89%,后備干部本科以上學歷達45%。實踐幫帶強能力。緊扣文旅產業發展、和美鄉村建設、村級產業項目建設等重點任務,鼓勵村(社區)干部深度參與項目建設,提升崗位實踐能力。實行“1+1+N”導師幫帶制,由1名包村(社區)領導、1名村(社區)黨組織書記、多名村(社區)“兩委”干部幫帶指導村(社區)后備干部,在為民服務、項目建設、糾紛調解等工作中“手把手教”,讓年輕干部快速“上手”。
強化嚴管厚愛,激發干事創業“向心力”。嚴格監督管理。強化村干部責任意識,健全監管約束機制,通過實地調研、群眾訪談掌握村(社區)干部履職盡責情況,今年以來,對思想麻痹懈怠、工作不在狀態的2名村“兩委”干部進行主動約談,打造“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”的村(社區)干部隊伍。強化政治激勵。深化“一諾雙評”制度,貫通“年初承諾-年中踐諾-年終評諾”閉環鏈條,以民主評議結果檢驗村(社區)“兩委”干部為民辦實事、強村促發展的實干擔當。全鎮村(社區)“兩委”干部主動公開承諾事項60余件,自覺履職踐諾,3名干部獲區級以上榮譽,有效提升村干部工作的積極性、主動性。強化關愛保障。建立村(社區)經費與綜合考評相匹配的機制,績效獎勵與工作實效相關聯,以差異化激勵打破“平均主義”,讓“干得好”獲得甜頭。嚴格落實村干部健康體檢政策,對在職村干部進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補貼和購買人身意外保險,不斷增強村干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