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有效破解村級后備力量儲備不足、能力不強、接續乏力等瓶頸問題,水陽鎮堅持系統謀劃、精準施策,通過拓寬視野“選”、多維淬煉“育”、 嚴愛相濟“管”、適時大膽“用”,著力構建來源廣泛、素質優良、結構合理的村級后備力量梯隊。
拓寬視野“一線尋苗”,蓄足“源頭活水”。堅持問題導向,多措并舉拓寬選人渠道,確保好中選優、優中選強。一是盤活存量,摸清家底。在全鎮范圍扎實開展村級后備力量專題調研,全面梳理掌握各村(社區)現有年輕干部、致富能手、退役軍人、返鄉大學生等群體的學歷背景、專業特長、工作經歷及現實表現,分級分類建立動態更新的后備人才儲備庫,切實做到“底數清、情況明”。二是優化增量,廣納賢才。科學研判各村干部隊伍結構短板與未來需求,制定針對性招錄計劃。打破地域、身份、行業界限,充分利用宣州先鋒網、政府門戶網站、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公開發布選拔公告,采取組織推薦、群眾舉薦、個人自薦相結合的方式,面向社會公開遴選。嚴把政治關、品行關、能力關、作風關、廉潔關,將“政治素質好、帶富能力強、服務意識優、群眾基礎實”作為選拔硬標準。今年新招錄村級后備干部16名,其中大專以上學歷14人。三是調優結構,精準儲備。著眼未來村(社區)“兩委”換屆及長遠發展需要,強化鎮村兩級統籌。重點聚焦本地優秀青年農民、返鄉創業人員、大學畢業生、退役軍人、專業合作社負責人、鄉村致富能手等群體,有意識地吸納進入后備庫。截至目前,全鎮儲備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57人、村“兩委”班子成員后備力量43人,其中35歲以下占比達64%,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超80%,隊伍結構顯著優化,實現“存量盤活、增量優選、結構調優”。
多維淬煉“精心育苗”,筑強“中流砥柱”。聚焦能力提升,構建全方位、立體化培養體系,促進后備力量快速成長。一是創新培養路徑,突出精準滴灌。按照“缺什么補什么、干什么學什么”原則,結合后備干部個人特點及崗位需求,建立“導師幫帶”制度。精心選派經驗豐富的鄉鎮領導干部、優秀村黨組織書記、老支書等擔任成長導師,通過“一對一”或“多對一”結對,著力“傳”知識、“幫”提升、“帶”隊伍。邀請優秀基層干部授課,綜合運用互動式教學、情景模擬、案例研討等多元教學模式,為年輕干部充電賦能、啟迪思維。二是搭建實踐平臺,強化實戰練兵。堅持把實踐一線作為培養鍛煉主戰場。有計劃地將后備干部安排到鄉村振興、項目建設、信訪維穩、防汛抗旱、文明創建、基層治理等關鍵崗位和吃勁崗位上“墩苗”歷練,讓他們在直面矛盾、解決難題中經風雨、見世面、壯筋骨。常態化組織開展“民情走訪”、志愿服務、微黨課宣講等活動,有效縮短其成長適應期。三是整合優勢資源,構建賦能體系。積極整合高校院所、科技特派員、農技推廣站、本地龍頭企業、專業合作社等資源,為后備干部提供產業發展、實用技術、電子商務等專業技能培訓。充分利用安徽先鋒網、宣州先鋒系列平臺、學習強國APP等線上資源,引導后備干部開展常態化自學。鼓勵和支持有發展潛力的后備干部參加學歷提升教育,今年以來共推薦4名表現優秀的后備干部報名參加學歷提升。
嚴愛相濟“科學管苗”,激活“一池春水”。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管理機制,確保后備力量健康成長、擔當作為。一是完善機制,立規明矩。制定出臺《水陽鎮后備干部管理辦法》,明確選拔標準、培養措施、考核辦法、退出機制等,使管理有章可循。構建黨建辦公室牽頭抓總、紀委監督保障、村(社區)黨組織日常管理的“三位一體”協同管理機制,確保后備干部 “干事有方向、履職有底氣、成長有參照”。二是動態跟蹤,精準畫像。建立“一人一檔”成長檔案,精準掌握后備干部基本情況、政治表現和工作實績,對新招錄的后備干部實行為期2個月的試用期考察,結合表現決定最終錄用。落實“成長導師”制度,由結對導師定期開展談心談話,及時掌握后備干部思想動態和工作困惑,加強引導關懷。不定期召開年輕干部座談會, 組織“擂臺比武”、成果展示等活動,引導總結反思、交流提升。三是比選擇優,暢通出口。對政治堅定、實績突出、群眾公認的優秀后備干部,優先發展入黨,優先推薦擔任各級“兩代表一委員”,并在村(社區)“兩委”班子出現空缺時,依法依規及時補充進班子,特別優秀的可大膽使用擔任正職或副職。對不適應、不作為、考核不合格者,及時調整出庫,形成“能進能出、優勝劣汰”的動態管理格局。近兩年已有5名后備干部通過補選進入村“兩委”班子,4名進一步使用為村“兩委”副職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